| 供稿: 许亚男 | 时间: 2025-10-31 | 次数: |

10月29日下午,浙江外国语学院马晓霖教授应邀莅临外国语学院,在文综楼311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“资政专报写作要求与范例”的专题讲座。本讲座系我校区域国别研究系列讲座的第四讲,由我院院长李惠敏主持,学院部分教师聆听了该讲座。
讲座伊始,马晓霖从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系统阐述了资政专报的基本分类,清晰界定了资政专报与研究报告的区别,并深入剖析了资政专报的性质与文体特点。他强调,选题应持续跟踪国际大事、国家大事与地方大事,注重议题的时效性与战略价值。在讲解写作规范时,马晓霖指出,一篇高质量的资政专报应具备话题的重要性、写作的实效性、完成的迅捷性、文体的独创性、篇幅的有限性以及结构的程式化六大特征。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,对每一项要求都进行了细致解读,为老师们提供了可操作、可遵循的写作指引。为增强讲座的实践指导性,马晓霖选取了十篇具有代表性的资政报告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剖析,使在场老师对资政专报的撰写全过程有了直观而系统的认识。本场讲座内容扎实、指导性强,为提升学院教师的政策研究能力与智库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学校区域国别研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马晓霖上海大学博导,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。国家文化与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首批82名专家之一(2004年),第三批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(2017年),享受国务院津贴国际问题专家(2010年),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(2004年),知名媒体时政评论家,外交事务专栏作家,多家部委或知名智库理事、学术委员。曾在新华社工作17年(1983-1988)。2015年加盟北京外国语大学并担任教授。2019年6月加盟浙江外国语大学并获聘首位“西溪学者(杰出人才)”。长年研究和著述领域为中东及伊斯兰事务、大国关系、中国外交、恐怖主义、能源安全、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。著(编)有“战地三部曲”——《巴以生死场》《穿越生死线》《两河生死劫》等十余部作品。除在新华社工作期间发表上千万字中、英、阿新闻作品和大量摄影作品外,还发表1000余篇近300万字专栏文章,40多篇学术论文,10多篇文论被《新华文摘》和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权威期刊全文转载。近3年间,为浙外撰写资政内参300余篇,其中6篇获中央领导批示,10余篇获省领导批示。组织全国最高水平、最大规模的“环地中海研究”学术大讲堂6季180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