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首页 >> 2024版主页 >> 科学研究 >> 学术通知 >> 正文
马晓霖教授为我院师生作“高校智库建设漫谈”讲座
供稿: 许亚男 时间: 2025-10-31 次数:

10月29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邀请浙江外国语学院马晓霖教授在文综楼311会议室,做了一场题为“高校智库建设漫谈”的专题讲座。本讲座由我院院长李惠敏主持,6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。

讲座伊始,李惠敏代表学院对马晓霖表示热烈欢迎。报告中,马晓霖指出,区域国别学已成为大国显学,中青年教师应把握时代机遇,主动实现科研能力转型,积极参与高校智库建设与研究。他系统阐述了高校智库建设的体系架构与发展路径,围绕智库的定义与类型、国内外知名智库的运营模式以及智库建设的核心要素展开深入讲解。马晓霖进一步强调,要明确智库产品的类型与影响力构建方式,清醒认识智库建设过程中需克服的先天短板,并通过对内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典型案例的分析,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,从而为外语学科师生投身智库研究厘清了思路、指明了路径。

本场讲座内容翔实、逻辑严密,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,不仅为学院师生深入理解智库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导,也为学校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学科转型注入了新动力。

马晓霖 上海大学博导,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。国家文化与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首批82名专家之一(2004年),第三批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(2017年),享受国务院津贴国际问题专家(2010年),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(2004年),知名媒体时政评论家,外交事务专栏作家,多家部委或知名智库理事、学术委员。曾在新华社工作17年(1983-1988)。2015年加盟北京外国语大学并担任教授。2019年6月加盟浙江外国语大学并获聘首位“西溪学者(杰出人才)”。长年研究和著述领域为中东及伊斯兰事务、大国关系、中国外交、恐怖主义、能源安全、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。著(编)有“战地三部曲”——《巴以生死场》《穿越生死线》《两河生死劫》等十余部作品。除在新华社工作期间发表上千万字中、英、阿新闻作品和大量摄影作品外,还发表1000余篇近300万字专栏文章,40多篇学术论文,10多篇文论被《新华文摘》和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权威期刊全文转载。近3年间,为浙外撰写资政内参300余篇,其中6篇获中央领导批示,10余篇获省领导批示。组织全国最高水平、最大规模的“环地中海研究”学术大讲堂6季180场。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