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稿: 刘力榛 | 时间: 2025-07-13 | 次数: |
7月9日,我院“青耘乡村・语润芳华”基层服务践行团在博爱县金城乡张武村创新开展“双声语润田埂间”普通话与英语教学活动,让语言的种子在菜园与课桌间自然生长,以语言教育为支点,在乡土课堂中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。
普通话课堂早已跳出课本的束缚:“音标寻宝”游戏里,孩子们追着藏有辅音卡片的玉米叶奔跑,在欢笑中记住“b”的发音——那卡片上画着村口歪脖子树的枝桠,像极了字母的形状;绘着大豆、黄瓜的拼音卡上,“d”被比作井台边的轱辘,转着转着就念准了声调。AI语音采集系统里,孩子们的朗读声从生涩渐至流畅,灶台边、田埂上,“床前明月光” 的吟诵声随晚风起伏,方言的隔阂在每日练习中悄悄融化。英语教学更与泥土芬芳撞了个满怀:菜园里紫莹莹的茄子成了“eggplant”的活注解,孩子们摸着红薯藤蔓,把“sweet potato”和埋在土里的果实连上线;“农贸市场”角色扮演时,小篮子里的番茄交易用“how much”开场,以“thank you”收尾,课本上的字母突然成了能说会用的工具。《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》的歌声飞出教室,孩子们指着天边晚霞念“sky”,望着星空读“star”,知识与生活的碰撞,让兴趣如藤蔓般疯长。
从普通话里的乡音转化到英语中的生活对话,这场语言教学打破了 “课堂与田野” 的界限。实践团以乡村元素为桥,让语言学习从抽象符号变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,既填补了乡村语言教学的短板,更让孩子们在母语与外语的浸润中建立自信。这既是我院“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”的生动实践,更以青春行动诠释:当语言扎根大地,便能成为点亮乡村孩子视野的光,为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“语”力。